南宁
七点通搬家公司
4006877688
南宁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去年,南宁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自治区级创新创业平台78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突破17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达1510家,广西瞪羚企业达52家;60项科技成果荣获2022年度广西科学技术奖,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会上还透露,今年,南宁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夯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化产学研融合发展,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加大研发投入激发创新活力

企业作为创新主体,是全社会研发投入的中流砥柱。南宁大力推动企业研发投入规范化体系建设,鼓励企业依托高校院所优质资源,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截至2023年,累计发放企业研发奖补金额2.1亿元,奖补企业2222家(次),企业创新活力进一步增强。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南宁靶向发力。今年,《南宁市激励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财政奖补实施办法(修订)》印发,单个企业最高奖补金额200万元。另外,聚焦重点产业和关键共性技术,采取科技计划项目立项方式,支持企业通过竞争择优、“揭榜挂帅”等方式实施科技计划项目,单个项目最高支持金额300万元。

同时,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共建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对认定为国家、自治区和南宁市级创新平台的,最高分别给予200万元、50万元、10万元奖补。持续实施“桂惠贷”、科技创新券等政策,建立科技型企业融资担保“白名单”,加大科技企业融资扶持力度,降低企业创新成本。

会议透露,这些政策的实施将充分发挥财政奖补资金的撬动作用,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深化产学研融合形成创新合力

产学研融合是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内容。2023年,南宁围绕重点产业领域,加强产学研合作科技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南宁智造”加速崛起

在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中专设产学研合作研究开发项目,2023年共支持企业与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西大学等高校院所联合实施技术攻关项目32项,科技经费支持2030万元。

围绕重点产业面临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化难题,引进全国知名高校院所、高层次人才团队、龙头企业来邕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截至目前,累计建设南宁市新型产业技术研究机构21家,累计转化成果85项,实现营收超9.3亿元。

制定南宁产学研协同创新企业认定相关规定,支持南宁市龙头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牵头组建广西创新联合体,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目前,全市拥有4家广西创新联合体,创新平台总数为891家,数量居全区首位。

今年,市科技部门将进一步深化产学研融合发展,优化产学研服务机制,加强高校院所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常态化对接,征集发布一批技术成果和技术需求,通过“揭榜挂帅”、科技计划项目等形式,推动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同时,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发挥产学研示范作用,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吸引和鼓励区内外高校院所在南宁建设研究机构、联合实验室等协同创新平台,聚力解决一批“卡脖子”难题。

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双向融合

产业是发展的重要载体,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南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通过政策引导、平台建设、关键技术攻关等举措,着力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南宁市大力支持企业联合区内外多主体,集聚优质资源实施关键技术合力攻关,共同突破行业技术瓶颈。2023年,有14个项目被列入广西产业关键技术攻关项目清单,涵盖铝精深加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等领域,解决了一批产业核心技术问题。与南南铝加工、华芯振邦、爱阁工房等企业达成签约科技创新项目30多项,攻克高端铝合金等行业诸多难题。支持企业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为支撑的项目产业化,华芯振邦半导体项目的投产实现了广西晶圆级先进封装测试零的突破。

此外,在全区率先试点建设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按照“产业+共性平台+共享工程师”的模式,依托重点产业链的龙头企业或关键环节的核心企业,认定并支持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实现人才资源共享,推动解决产业链关键技术问题。

市工信局总工程师文剑昭表示,今年深入实施新一轮工业振兴三年行动,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引进建设一批新型产业技术研发机构,壮大电池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大力提高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和设立研发机构的覆盖率,实施不同梯次工业技术创新,推动企业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为支撑的项目产业化,加快产业升级,全力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创新新高地。